账号:
密码:
火辣屋 > 综合其他 > 小小姐又丢了 > 第51章
  闻言姚南栀再次瞪大眼睛,也不知道是因为喝过梨汤的关系,还是犹豫情绪太过惊讶,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嗓子好像没有刚醒来时那么痛了。
  “之前可没有听说沈家次子,若是京中有这样的人,不管是皇子们还是魏王府,怎么也会听到些消息。”
  对此珠儿是不懂的,她只好低头认真的喂着梨汤,一罐梨汤下肚,嗓子好像真的好了不少,
  “你们怎么都不叫我啊,我这还有求来的平安符,原想着这两日给骁哥哥送过去,眼瞧着他们要出发了,现在定然是忙得很,好容易他过来了,你们却不叫我。”
  让她虽然嘴上埋怨着,但并没有怪罪的意思,穿戴好衣服,临出门的时候突然想起来。
  “翠翠怎么样了?”
  “乡君放心,翠翠姐也没有大碍,郎中给她开了药,这会儿在自己房里养着,因为行动不方便,老夫人还让府里的宋妈妈平时多照料,十天半个月是没法来伺候乡君了。”
  姚南栀点点头,“那不打紧,我这有你还有冯妈在,一会儿晚些你开了我的库房,我记得好像库房里有鹿筋药酒,你给她送些过去,每日用药酒揉一揉,恢复的会好一些。”
  “是,珠儿代翠翠姐先谢过乡君了。”
  晚饭的时候,姚太傅又说了一个更震惊的消息。
  “今日吏部给邢安安排了一个职位,明日上任三日后跟着魏世子一行人,一同去往边关。”
  --------------------
  第36章 第36章
  =========================
  沈良一回京,就引起了小小的骚动,不管事京中的公子哥们,还是那些待嫁的姑娘们,算是将沈良的家世背景扒了一个彻底。
  这日姚府大张旗鼓有的上沈将军府上送礼,暗中盯着的人家更是支棱起了耳朵,不懂姚家怎么突然又和沈家走的近了。
  不过这些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并不清楚,或者也不在乎那些人的探查.
  沈良摸着弓可谓是爱不释手,眼神在上面留恋着不愿离开,许久才想起来姚太傅还坐在对面,歉意的微微颔首,将弓放在自己腿上,仿佛一刻也不想分开。
  “姚太傅实在是太过客气,那日之事不过是晚辈举手之劳,只是晚辈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傅大人指明。”
  姚太傅也是第一次来到沈府,他是文官,素日里和武将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有那么几次也都是在朝堂之上,私下没有过多私交。,
  今日一进门,他就发现自己一起的想法有些局限,原以为五官家里都比较粗狂简洁,或者威严十分有气派,沈家却让他十分惊喜。
  从进门开始,不管是庭院设计,还是前厅的布置气氛,处处透着文雅别致,若是不说他还以为进了那位文官大人的府上。
  只说这前厅中的字画,比他收藏的还要精细,这一刻姚太傅也不得不自省,到底还是自己格局小了。
  “沈公子客气了,那日之事多谢公子出手相救,公子想知道什么,只管说出来,老夫知无不言。”
  沈良也不喜欢那些繁文缛节,既然姚太傅说了,他也没有再客气。
  “晚辈只是想知道,姚太傅是从何得来的这弓和马鞍,若是晚辈没有看错,这弓应该是魏世子的,是当年他拜师之时,他那无名师父赠与他的。”
  魏霖骁六岁拜无名为师,说是无名其实也有名字,只是这人一心习武武艺高强,找他比武之人络绎不绝,他过够了那种纷扰的日子,于是隐姓埋名凭着一身武艺,参军入伍守卫国民。
  机缘巧合和魏王结识,无名不仅佩服魏王身上的功夫,更佩服他为人处世的原则规矩,战事胜利之后,他便隐居山林,且收了魏王之子魏霖骁为徒。
  那会儿魏霖骁也不过是个六岁的娃娃,得到好东西,就喜欢和好朋友分享显摆,当时四岁半的沈良也在其列,后来长大些,也有幸摸过这把弓,但直到他七岁要随父亲去边关,魏霖骁也没有答应将这弓送给他。
  而今日,他不过是随手救了一个女娃,这弓竟然就落在了他的手里。
  有那么一瞬间,沈良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沈良说出的话,令姚太傅有些惊讶,他虽是文官,但也看得懂这弓不是凡品,却不知这弓是魏霖骁拜师时,师父赐予的认徒礼。
  这会儿再看这弓,便觉得更是意义不凡,若在送出之前得知这里面的事情,姚太傅断不会收下这弓,以此作为谢礼。
  “实不相瞒,这弓是昨日世子亲自让人送来的,说沈公子看不上黄白俗物,唯有这神兵利器才能入目,叮嘱老夫定要以此作为谢礼。”
  事出突然,姚太傅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谢礼,两家人除了姻亲关系,加上姚南栀和魏王府的关系,也走动的十分亲近,因此也并没有见外。
  闻言,沈良轻挑眉梢,似是在回忆着什么,一双含笑的狐狸眼下意识的微微弯起。
  说出了心里的猜测,“想来太傅大人也晓得这弓对于魏世子的意义,当年晚辈曾与他讨要,他都直接拒绝毫不犹豫,今日能以此作为谢礼……难道那日的小姐和他……在议亲?”
  见他这样误会,姚太傅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连连摆手解释。
  “公子误会了,老夫长女乃是魏王府侧妃,魏蓉是我外孙女,我家南栀自小和他们兄妹玩笑着长大,素日里多是兄妹相称,且南栀年岁尚小,老夫有意多留一载,明年再议亲,怎么会和魏世子……还望公子日后莫要再说,姑娘家名声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