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火辣屋 > 穿越重生 > 1825我的新大明 > 第447章
  小胖咸丰听威廉皇帝当着自己的面骂什么「黄祸」,心里面也有点不爽,毕竟他也属于「黄祸」的范畴之内。而且以他对白皮们的了解,如果大明这个「黄祸」不是足够强大,光是这个罪名,就足以让大明、大金、日本、朝鲜、安南这些东方国家都成为国际受气包了。说不定还会被你们这些白皮搞成殖民地,到时候这个「咸丰皇帝」当得可就没多大滋味了。
  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他阿玛道光给他的任务,于是就冷笑一声,用咖喱味的英语说:「皇帝陛下,您说的很对,大明就是黄祸......真正的黄祸,比当年的蒙古人还要厉害
  !蒙古人只是陆军厉害,而大明是海陆双强.....是黄祸乘二!不,是乘一百!」
  「乘一百?」威廉皇帝赶忙问,「为什么乘那么多?」
  「因为大明人多!」小胖咸丰说,「大明加上她的藩属国,加上已经和大明联合的日本,总共有4亿人口。而当年的蒙古都不见得有400万人。所以大明的黄祸不仅是真的,而且还是加强了一百倍的!」
  这大概就是他们(西方)说你是黄祸,那你最好真的是,而且越厉害越好的意思了!
  威廉皇帝脸色铁青。
  小胖咸丰摁下幸灾乐祸的心思,接着又说:「而且他们在西方还有许多朋友!罗刹的罗曼诺夫王朝,法国的波旁王朝,阿拉伯的阿里苏丹(阿里帕夏)都是他们的朋友。
  所以,一旦大明海军控制了苏伊士运河,阿里苏丹、罗曼诺夫王朝和波旁王朝就会很快站到大明一边!」
  大明「怂了」百年是不假,但是诸葛世家的那些谋臣也不是啥也没干就知道怂,在过去的百年中,他们一直在交朋友,一直在投资!
  在他们的努力结交下,法国的波旁王朝,罗刹的罗曼诺夫王朝,埃及的阿里帕夏都被大明拉拢过去了。
  而且大明还给他们三国安排了西罗马、东罗马、阿拉伯帝国的前程......相比大英可以给出的前程,大明的出价可高多了。这是因为大明自己的基本盘足够大,所以就能容忍其他列强拥有更高的上限。而大英自己的本土就这么点,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稍微大点的霸主她就受不了,各种打压、各种搅屎马上就给安排上了。
  和珅叹了口气,悠悠地说:「到时候,大明帝国的快速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甚至可以通过地中海进入大西洋,一直开到英吉利海峡去轰炸伦敦!」
  「什么?他们要轰炸伦敦?」
  听到这话,威廉皇帝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了!
  伦敦可没有一个能站在马车上向大明的双翼机开枪的皇帝——不能指望维多利亚公主干出这样的事儿,她只是个11岁的小姑娘,还不是很聪明,每天都在和数学题、英语单词、法语单词、德语单词、罗刹语单词较劲儿!
  和珅又道:「皇帝陛下,您应该听说了,诸葛为久一直在秘密接洽罗斯柴尔德、希夫、洛布等欧洲犹太豪门,想要说服他们将资金从伦敦转移到巴黎!如果伦敦遭到轰炸......」
  「不,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威廉皇帝沉着声道。
  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因为失去苏伊士运河和伦敦挨炸的风险,他是不能承受的。
  一旦伦敦遭到轰炸,而他这个国王又不在国内,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又从英国大量抽离,造成英国的股市、债市崩盘。那联合王国的议会就有可能罢免他另外选择一个能够在国内领导英国抗明的国王。
  而失去联合王国的王位,就意味着失去披着阿三外衣的英军官兵的效忠......到时候他的印度皇帝就会变成联合王国的傀儡!
  所以,威廉皇帝绝对不能让大明控制苏伊士运河!
  第322章 这是阳谋,大家都有!
  诸葛为道在道光的启发下,给威廉皇帝整了个阳谋!
  这个阳谋就是威廉皇帝不得不守住的苏尹士运河。
  如果威廉皇帝放弃苏尹士运河,那么诸葛为道就会打发波斯湾舰队进入红海,去拿下苏尹士运河——波斯湾舰队的实力虽然不足以和第一、第二印度舰队争夺西印度洋的制海权,但是在一航战的掩护下,他们还是可以分出一部分舰队掩护几千名海军陆战队去夺取运河的。
  运河一旦落入大明之手,威廉皇帝都有坚持不到“威廉死而地分”,他这个“印始皇”就要变成被架空的傀儡了。
  而“印始皇”如果要保卫苏尹士运河,那么诸葛为道也达到目的了。威廉皇帝要保卫苏尹士运河,那他就只能调集相当部分的舰队进入红海。
  到时候,英印海军在印度洋上的兵力就不足了,如果还想堵住波斯湾舰队,还想避免一航战切断英印之间的交通线,那么威廉皇帝的第二印度舰队可就有的好忙活了。
  而第二印度舰队一旦被牵制在西印度洋,那诸葛为道的一航战就活络了。可以马上机动到东印度洋,切断马来半岛和印度之间的交通线,并且配合关天培的南洋舰队主力和陆军围攻马来半岛。
  马来半岛一旦被大明夺取,那马六甲海峡就完全在大明控制之下了。到时候大明海军想去印度洋就去印度洋,想去澳大利亚就去澳大利亚。这是满盘皆活了!
  ……
  “皇帝陛下,那个和珅和奕纬有没有提供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
  勇士号的会议室内,威廉皇帝正在和匆匆忙忙赶来的首相阿美士德、外交大臣斯当东、海军大臣纳尔逊侯爵、陆军大臣休.高夫等人召开紧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