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火辣屋 > 穿越重生 > 大明王冠 > 第1143章
  贪多嚼不烂,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当朱棣提出这个问题后,姚广孝想都不想,“让拱卫京畿的两万神机营在李谦率领下,去增援狗儿,同时再从云南沐家那边抽调三万兵力,补足五万,另外,在交趾、八百大甸征用民夫作为后勤,此问题迎刃而解。”
  纪纲一死,京畿已绝对安全。
  根本不需要神机营拱卫。
  而云南的沐家对明朝朱家的忠贞可以绝对信任——沐家的沐英是太祖的义子,也忠诚于朱标,不过朱允炆让沐家很失望,所以朱棣登基后,沐家对朱棣也依然忠心。
  当然,这是因为沐英已经死了。
  如果朱棣靖难,沐家王爷还是沐英的话,你看云南沐家军得不得开出来勤王——朱标死的时候,沐英可是哭得咳血。
  所以朱允炆再不堪,沐英也会勤王。
  可惜……
  沐英死得早,沐晟可没他父亲那般仁义,既然你朱允炆做得不好,我沐家勤王作甚,所以靖难了两三年,云南那边的勤王举措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朱棣点头,“少师言之有理,就这么办罢。”
  黄昏忽然心头一动,道:“陛下,在军事上有个说辞,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出征中南半岛,陛下千秋威名之下,又有神机火器,还有一众神将,再有白河沟大神狗儿大监的英明指导,基本上结局显然已定,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疆域未打,官吏先行?”
  朱棣讶然不解,“说人话。”
  黄昏道:“狗儿大监每每打下一城,我们便可以派一个官吏过去治理,争取做到在打下整个中南半岛的同时,我大明官员也已经全员就位,掌控力这些疆域的政事,所以我认为,可以派一些文臣跟随大军,破城之后立即组织政事。”
  朱棣唔了声,“这倒是个有意思的提议。”
  又有些为难,“问题是……没人!”
  人手真的紧缺。
  姚广孝也若有所思,“黄提督这个建议确实不错,狗儿打下城池,文官入驻治理政事安抚百姓的话,能减少不少问题。”
  朱棣还是那句话,“没人。”
  黄昏脱口而出,“陛下,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了。”
  除了李景隆,金忠、朱棣和姚广孝都愣住,旋即惊艳,“好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个观点妙极。
  现在大明人手紧缺,要想缓解人才压力,真可以不走寻常路,因为如果循规蹈矩的培养人才,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治理好那些打下的疆域。
  若是没有人才治理,岂非又步入元朝的后尘。
  但问题在于……怎么个不拘一格降人才法?
  朱棣如是问道。
  黄昏咳嗽一声,“翰林院就不说了,都是经过科举的人才,都可以重用,其实还有一些地方的人才也可以启用,地方州府的官学之中的读书人,可以直接启用,跨州府任职,而国子监太学里的学生,只要年纪够学识够,就可以启用,比如……刘宁然和于谦!”
  是时候让于少保走上历史舞台了。
  朱棣点头,“于谦和刘宁然确实不错,可以用,你说说看,这俩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方,国子监太学里那些人应该怎么用?”
  黄昏笑道:“于谦和刘宁然既然是太学双璧,自然大才,此次去澜沧,跟在狗儿身后面,打下一个城池,则他俩落局一子,等打下整个中南半岛,则由他俩搭档主持整个大局,有他俩在,也能钳制摩诃黛维,而陛下要对他俩给予绝对信任,他们要谁,陛下就把那个人送去于谦和刘宁然那边,当然,在他俩去的时候,陛下要交待他俩,多重用国子监太学里的人,毕竟咱们确实人手紧缺。”
  金忠略有担忧,“他俩还年轻,万一走错几步,岂非要影响大局。”
  朱棣作为君王,眼光更远,“没事,在中南到半岛那边,我们有较大的容错率,况且年轻人嘛,不犯错误又怎么进步。”
  大手一挥,“就这么办罢。”
  开科举选拔人才还是有点慢,黄昏说的没错,地方州府官学里的人才,确实可以跨州府任职,国子监太学里的人才,则可以直接任用到重要位置去。
  诚然,六部尚书这些要职,基本上都是科举进士中的佼佼者。
  但要知道,唐宋很多宰相,其实科举名次并不高。
  也就是说,学识和治政,并不是成正比的增加,有的人读书学问高,但把自己的见识和眼见给禁锢住了,政治方面反而不如那些学问半罐水。
  第886章 姚广孝再次出山!
  金忠还是担心,“陛下,重用太学双璧微臣没有意见,于谦和刘宁然两人,其中于谦不谈,书香世家出身,本身又有大才,但刘宁然可是明教圣女方娇的儿子,微臣还不是敢太过于放心,微臣恳请陛下派一位侍郎过去主责此事,也可以让刘宁然和于谦多学一些。”
  朱棣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姚广孝微微一笑,“陛下如果同意,我可以去澜沧那边带这两孩子,不过我也只是过去盯着,所有事情他俩负责,只有他俩做得不好不对时,我才会旁敲侧击。”
  众皆悚然动色。
  就连黄昏都震惊莫名,这事竟然连老和尚都要掺和进去了?
  靖难之后,姚广孝动极思静。
  几乎再没有出过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