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火辣屋 > 穿越重生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535节
  “是。”
  祝缨看项渔有点闷闷不乐的,问道:“这是怎么了?”
  项渔笑得有点勉强,说:“没事儿。”
  项大郎道:“想家了。”
  “哦。出门是长了些,天气暖和了咱们就能回去了。”
  项渔低着头,显然不太像是这么回事。
  祝缨看时辰不早了,点了几个人带上礼物随她去施府。她将祝炼留了下来,让他“代我招呼阿渔”。
  项大郎又在宅子里督促一回,也带着儿子先离开了——怕赶上宵禁。
  路上,项渔依旧不开脸,项大郎道:“又怎么了?”
  项渔没说话,一路别别扭扭地回到会馆,他才对项大郎道:“爹!你别弄得那么谄媚的样子!”
  项大郎道:“小孩子家家,你懂什么?”
  “我当然懂!”项渔不服气地反驳,“咱们做买卖的人,做官的瞧不起咱们么!他们要为难咱们,咱们赔钱都算轻的,重的命都没了。得孝敬。可是大人不一样!大人是好人,也从不敲诈商户、作践下人。你怎么拿对付别人的那一□□来对付大人了?还拍马屁!我在刺史府里住好久了,都没看到像你这样干的!”
  屁大点儿的孩子,敢嫌他爹丢人了?
  项大郎在外是个和气生财,在家对弟妹也还厚道,对儿子就板起了脸:“你懂个屁!咱们家是商人,奉承的不是人品是官印!记着了,不管什么品性的官儿,咱看的是官衣给钱。敬重人品,是哪天他不做官了,咱们还跟现在似的对他!”
  说着,他抄起算盘要打儿子。
  逆子!
  逆子怒道:“他才不会做不了官!”扮个鬼脸,歪七扭八地跑了。
  …………
  别人连“哪天不做官了”都给她筹划好了,祝缨还在勤勤恳恳地做一个为着仕途奔波的倒霉刺史。
  施鲲府上,祝缨投了帖子。门上也认得她,她现在又是个刺史了,门上请她在门房里坐下避风,并不压她的帖子,很快进府通报。施鲲也给面子地接见了她。
  意外之喜。
  祝缨恭恭敬敬地在厅里朝施鲲行礼,施鲲道:“你总能给自己找到机会。坐吧。”
  祝缨谢了座,坐下了才说:“可能是我运气好吧,总能遇着了。”
  “瞎子就算遇着了也看不见,”施鲲说,“不知道吧?还有被机会砸得满头包的。”
  祝缨是个难以评价的人,施鲲一向讨厌多事,喜欢“无为”,祝缨偏偏是个“好事之徒”总能给他整出点新活儿来。好在不烦,一般都是干出眉目甚至是有了结果才会拿出来说,最低也是有了可行的预案。
  祝缨捧场地笑了。
  施鲲之前收到了祝缨印的书,随手翻翻,顺手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他今天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找,当着祝缨的面就不提这茬。他只问祝缨:“那些孩子,是质子吗?”
  祝缨道:“是番学的学生,将来还要他们回寨子里去。真能学出个模样来,凭本事考入官学也行,既然已经领受了官职又纳贡,就不能光是客客气气地当个外人。”
  施鲲道:“你想得倒远,你这……哦,你才三十岁啊!年轻可真好,可以谋划长远。羁縻的事急不得,一急就易出错。谁不想将羁縻化作编户呢?急功近利不行!你前面做得都很好,不要在后半程急躁。事情做坏,前功尽弃,无数心血毁于一旦。无论将来如何,你都是首倡者,青史之上这一笔不会少了你的。谁收尾,不要在意,嗯?”
  祝缨起身听他训完,道:“是。”
  施鲲道:“坐。”接下来说的就全是些家常话了,施鲲避开了祝缨的婚姻,只关心一下祝缨父母如何之类。
  祝缨道:“家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不如同龄人健旺,近来又好修道,常往山中去。好在梧州炎热,山中清凉,倒还好。”
  “安全吗?”
  “想给他修个观,放几个人陪着,闲时去住一住我也能放心。”
  “唔,也不错。”
  祝缨听到外面又有脚步声,想是施鲲还有别的客人。果然外面几声低语,施鲲问:“什么事?”
  仆人拿了张拜帖进来。
  祝缨于是起身告辞。
  施鲲道:“路上小心。”
  祝缨一揖,从厅里退了出去,在转角的地方又看到了一个只有一点印象的官员,应该是某个州的别驾,因为此人站班的时候站在她的侧后方。她对那人点一点头,那人也回她一个拱手。两人交错了开来。
  ……——
  从次日开始,各衙陆续封了印,京城里年味更浓,各种官员终于得到了解放,四处乱蹿。宫里也更忙了,皇帝要赐各官员过年的钱物,还要收官员们上的贺表。
  祝缨也是乱蹿的人之一,她又去求见了钟宜,见这位丞相就是在白天了,竟也能排上了号。钟宜是三个丞相里年纪最大的,他比皇帝的年纪还要大上一点,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他须发已白了大半,眼袋拖得老长。
  祝缨看他的样子,精力似有不足,面上不动声色,仍是恭敬地拜见。
  钟宜该感慨的多少年前就感慨完了,只剩鼓励了祝缨几句,祝缨也没指望他对自己有多么的亲近。钟宜说要“戒骄戒躁”,祝缨就回一个“谨领训”,在钟宜面前,祝缨从不求出彩。
  除了钟宜,其余如窦尚书等人,她也都拜访了。窦尚书与她还有一个官司要打——税。梧州的宿麦是一批一批地推广的,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宿麦入税这件事户部必然上心。祝缨进京时与户部对的是今年的账,窦尚书要说的是来年的数额。
  “梧州种得最早,旁的州都看着呢!你这里宿麦迟上税,他们也有样学样,我这户部仓里老鼠都得饿死了。”窦尚书说。
  祝缨试图软化他的感情:“尚书也做过刺史的……”
  “我现在是尚书了。”窦尚书毫不动摇。对啊,是当过刺史的,那时节也是跟各部打官司的。怎样?他又不是刺史们派到户部的奸细!
  两人逮着机会就得争一争。于祝缨,她不可能在京城呆太久,得见缝插针找机会。于窦朋,祝缨这货总有邪招,万一再拿只白雉糊弄了皇帝,让皇帝同意再免两年的麦税,户部找谁哭去?向户部要钱粮花用的时候,别人可是不管这些缘由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户部尚书不行。
  掰了半天,来年祝缨是照着之前商定的交麦税,但是祝缨与窦尚书商定:“粮我交了,万一日后梧州受灾……”
  “我一定不催你交!只要你如实道来,我也可为你奏请免一部分。”
  “赈灾的钱粮,你不能再扣。”
  窦尚书道:“连年大熟,你都没准备?”
  “梧州地瘠民贫,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没有太多的储备。”
  窦尚书道:“那好吧。你可真是不吃亏。”
  “我也不占别人便宜。”
  窦尚书哭笑不得。
  他也是个忙人,来找他的人里除了刺史,又还有些旁的官员,乃至于一些将军。他管着钱粮,如何分派不全由他做主,政事堂下了令,他要说一句“没有”或者“转运困难”,也够别人喝一壶的,因此客人也多。
  祝缨不多打扰,与他达成共识之后也就撤了。她路过京兆府,看里面实在太忙,每逢年节,京兆府就全体紧张。思考了一下,她将见裴清的事往后推了几天。
  ……——
  祝缨拜访别人,别人也拜访她。
  头一个是老吴。
  老吴携老妻,连同儿女们以及孙子外孙之类,再准备一车礼物,跑到了祝家。
  他这时机拿捏得巧,这天下午祝缨在家里试新衣。一个从四品的官员,掌管一州,她正式的衣服就有许多套。品级低的时候,衣服的名目也少,品级高了,各种礼仪里数得上名号的衣服也多。新年朝贺,得穿着十分正式的大礼服。
  十分沉重。
  手上还要持着笏板,两条胳膊架着。宫廷还特别的大,进宫朝贺除了特许所有人都得步行。祝缨甚至怀疑钟宜是不是给累傻的。
  胡师姐跑到门边说:“大人,小吴大人的父亲带着全家过来了。”
  祝缨道:“请他们前面堂上奉茶。”
  换衣服花了些时间,祝缨才又轻松地出现在老吴面前。
  老吴是个实在人,不等祝缨坐下,先带全家跪了下来。祝缨道:“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老吴也算个老封翁了,大理寺的吏职是不能再干了的,于是让长子先顶替。现在次子又回来了,同他讲可能要换个地方当副官了!老吴左思右想,觉得小吴不是很可靠,还得舍了老脸,再来跟祝缨套套近乎。
  礼物也是不可少了。
  祝缨邀他坐下,道:“人丁兴旺啊。”
  吴氏与小陶也是祝缨熟人,都笑道:“托大人的福。”
  老吴更是千恩万谢,说:“小人一家干了几辈子杂役,遇着了大人才有这小子的今天。要说大理寺底下的一些小事儿,咱不输别人。官面儿上的事儿,这都是雏子,全赖大人。这小子骨头轻,必不是个安份的性子,能平安到现在,全是大人的庇佑。”
  祝缨道:“他也聪明伶俐,也肯做事。”
  老吴道:“吏同官天差地别。吏在背后笑话这个官儿傻、那个官儿呆,叫他自己做,也是做不好的。看人挑担不吃力。”
  吴氏与小陶也帮腔,说的全是谢祝缨的话。却又都不提给小吴选官的事儿,只说由吏转官之后家中受益等事。
  最后老吴才说了:“也有了些田,都是土产。往年大人大理寺的时候,咱们过得多么的好呀,别的大人是受小人的孝敬,咱们吃的是大人的饭。倒反过来了。有心孝敬,当时也是有心无力,如今终于能够了。”
  一份于吴家来说的大礼送到,除了土产,也少不了一些稍贵重的东西。老吴更是单给张仙姑送了一套首饰,老头心里门儿清,张仙姑有份量。
  祝缨也不含糊,说:“我知道你们的为人,今天这礼我收下了,以后就不要这样了。我还想给他安排个地方,从县丞做起,以后前程就要看他自己了。对上面疏通也是人情,你出手太重,我就要想想这厚礼是从哪里来的了。是盘剥百姓的吗?”
  小吴忙说:“不敢的不敢的。”
  祝缨道:“有个节制才能长远。”
  “是。”
  老吴趁机问了一小句:“大人安排他到哪儿呢?”
  祝缨道:“离京城近一些,不超十日路程。”
  吴家一家都高兴,这样可以互相照就了。
  祝缨对老吴道:“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老吴憨笑。
  祝缨也失笑。
  ……——
  老吴之后,又是另一个早就约好的人——陈萌。
  两人约好了办完正事要小聚的,陈萌还打算给祝缨多介绍一些熟人。这些熟人里,有一些人譬如贾刺史,还是陈峦亲自给双方搭的线。见着陈萌,也都催促陈萌要担起责任来,将大家聚一聚。
  陈萌对祝缨也是高看一眼,他亲自来了:“日子到了,你可别忘了,就在我家里!”
  他那家是陈峦做丞相的时候的相府,地方大,位置好,门前的拴马石都比别家多几根,合适这样的聚会。
  祝缨道:“忘不了。”
  陈萌道:“都是自己人,不必拘束。”
  祝缨也就着便服,与陈萌往陈府去。陈府她是来过的,如今真有点物是人非了。祝缨道:“大郎过年不回乡,世伯要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