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火辣屋 > 穿越重生 >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16节
  第32章 继续
  这些情况宋援朝心知肚明,可江东亮他们却不清楚,梁溪塑料厂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厂子,之前也没做过这玩意,厂里领导干部又哪里懂得这些?
  原本在宋援朝这边得到指点后,江东亮和厂子里都觉得看到了希望,但一句话说的好,就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现在的结果摆在眼前,江东亮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无奈之间再一次想到了宋援朝,觉得也许宋援朝能再给他指一条路。
  “这个……让我想想……”面对江东亮的求助,宋援朝装模作样地想了会儿,问道:“既然三厂四厂谈不拢,江科长就没找其他厂子去谈谈?”
  “找了,怎么没找。”江东亮无奈道:“就连一厂二厂我都去了,可他们那边也是一样的,只能按照电话线套管价格来,这样一来我们厂要亏太多,另外这数额也根本消耗不了。”
  “其他省市呢?比如沪海这边?”
  “哪有这么容易。”江东亮苦笑道:“现在这年头没点关系谁理你?何况这样大的事……”说到这,江东亮眼睛一亮,问宋援朝:“宋老弟,你是沪海人,有亲戚朋友能帮忙找找这路子么?如果这事能成必有重谢!”
  宋援朝摆摆手:“我就是一个小老百姓哪里来的什么路子,再说了,我们什么关系?都是朋友,如果有路子还能藏着掖着?不早就和江科长你说了?”
  “这倒也是……”江东亮的脸色垮了下来,默默点了点头。
  拿起桌上的酒瓶,给江东亮倒满酒,宋援朝安慰道:“江科长,有道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事你也不用多担心,至少现在姑苏那边肯接收这批套管,虽然价格低些,量也少些,可怎么说也是一个好的开头是不是?总比东西销不出去堆仓库里来得好吧?”
  “这……我……”
  江东亮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拿起酒杯一口把里面的酒喝了个干净,放下酒杯后江东亮对宋援朝问:“老弟,上回你说的话还作不作数?”
  “上回说的?都过这么多天了,上回说的什么话?”宋援朝装糊涂反问。
  “就是你说过可以分配采购我们套管的事啊!”
  “哦,这事啊!”宋援朝抿了口酒,看看江东亮:“这事不是过去了么?江科长,你们现在有销路了,虽然价格低了些可毕竟量大啊,而且对方还是国家企业,企业采购总比我私人买来得强啊。”
  “我说老弟,你就别说这风凉话了,哥哥我给你赔罪行不?”江东亮是聪明人,哪里不明白宋援朝这是故意的,当即给自己的杯子里倒满了酒,二话不说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江东亮诚恳道:“我们是小厂,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我已经和厂长汇报过了,打算分两条路来走,总不能在一个地方吊死。姑苏那边想办法尽量让他们再加点钱,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他的自己另想办法,这不就求到老弟你这边了么?”
  “这样呀,可上回不是……”
  不等宋援朝把话说完,江东亮就接过话:“上回我也没说不同意呀,老弟!这就当帮下哥哥忙吧,只要帮哥哥渡过这个难关,以后必有厚报!”
  宋援朝想了想,好一会儿没说话,直到江东亮用着期盼和忐忑不安地表情一直望着自己,宋援朝这才长叹了口气。
  “好吧,既然江科长都这么说了,朋友之间总是要帮一把的,这事就按之前的来,这账期和价格嘛……”
  “账期随你,60天结算和一批压一批都可以,价格当初谈好的是八元五毛,这样!我做主,再降两毛,按八元三毛价格来算怎么样?”
  见江东亮如此迫不及待的样子,宋援朝笑了:“江科长,这可不是我趁火打劫啊。”
  “不是不是,绝对不是!”江东亮拍着胸口爽快地说道:“老弟,你这是帮我解决大问题,谢谢你都来不及呢。”
  “好吧。”宋援朝终于在江东亮的期盼下点了头,同时想了想道:“价格就按你说的来,账期也不要做60天了,简单点按一批压一批来结算吧,这样你也好和厂里交代。”
  “谢谢谢谢,谢谢老弟了。”江东亮喜出望外,一把抓住宋援朝的手不停地感谢,脸上终于露出了真挚的笑容。
  既然说事定了,宋援朝当场就向江东亮先下了300卷的订单,让江东亮尽快把货拉到上次卸货的地方。
  江东亮一口答应,甚至等不及的他直接就去了街口的公用电话给厂里拨了号。十来分钟后打完电话的江东亮兴冲冲的回来了,告诉宋援朝这事厂长同意了,300卷套管后天就能送到。
  吃完饭,宋援朝送走了江东亮就去找了李大琪他们,既然货源没问题了,那么接下来衣架的买卖还能继续干。
  经过上一次后,这一次宋援朝准备扩大规模,当天下午,李大琪他们就又找来了十来个知青,这些知青都是知根知底的,大家不是同学就是邻居关系。
  开了个会向大家说清楚了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当然还有个人提成的比例等等,随后宋援朝按照所有人的情况进行分组。
  头脑灵活的,能说会道的去负责销售。嘴笨的做事踏实的就在防空洞里专门做衣架,张斌、王建军和顾杰三人各自领一组,李大琪作为宋援朝最信任的人当他的副手,协助宋援朝进行人员调配的日常管理。
  此外,铁丝的采购也是迫在眉睫,总不能有了套管后没有铁丝吧?当天宋援朝就让李大琪带着钱去上次谈好的几家厂子拉铁丝去了,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晚上这才把拉回来的铁丝在防空洞里整理好。
  在之前等江东亮来找自己期间,宋援朝也早就让张建国帮忙,根据上次做的设备又做了两套早就在防空洞里安装完毕。当然,这一次可不是纯粹帮忙了,宋援朝特意给了张建国20元钱,让人做这玩意费工费料,白拿总是不行的。
  现在,他的班底已经有了十五个人,根据最初的制作速度和销售情况来看,这一次宋援朝不再打算全部制作完毕后再拉出去卖。
  除了三组成员负责制作外,其余人以两人一组在各处的菜市场负责销售,这样一来效率直线提高,出货速度也更快。
  第二天,江东亮厂里的司机准时把货送了过来,宋援朝带着人把货卸下分别拉到了防空洞里。清点完货,宋援朝在送货单上签了字,随后告诉同来的江东亮下一次送货时间他会到时候通知他,让他耐心等待,也许快的话几天后就会给他电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制作和销售衣架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虽然宋援朝在第三天就接到了周校长的通知,他的档案已经正式调入二中,也就是说从档案调入一刻起,他已经是二中的校工了。
  编制的问题解决,宋援朝要正式去校办工厂上班。不仅是宋援朝,李大琪也是如此,作为临时工要去校办工厂报道。
  不过这不妨碍衣架的买卖,一来衣架的制作和销售流程已经固定了下来,每天都能制作和销售近4000个衣架。
  二来,根据任务分配,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都是能够把握的,再加上销售衣架基本都在凌晨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也不影响宋援朝和李大琪的正常上班。
  此外,作为第一批成员的张斌、王建军和顾杰他们三个也慢慢锻炼出来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宋援朝就把权利下放,让他们负责和管理大部分事务,宋援朝只需要总掌就行。
  第33章 落幕前的辉煌
  按照分配,除去成本和所有人提成部分,宋援朝每个衣架能获得的收入达到了一毛五左右。
  虽然这个利润的比例相比最初降低了不少,可要知道现在的出货量却是最初的好几倍,从整体来说,宋援朝所赚取的利润总额依旧大幅上升。
  仅仅几天时间,300卷套管就消耗的差不多了,这300卷套管给宋援朝带来了将近4500元的利润,这个数额在如今这个年代是极为惊人的,几乎等于普通工人家庭五年左右的总收入。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初期,万元户还是一个让人无比羡慕的名词,现在才是1979年初,宋援朝已经是一个接近半万元户的存在了。
  看生意不错,宋援朝算了下时间就给江东亮打了电话,这一次他直接追加了下一批套管的数量,从上次300卷一下子就达到了800卷,并且很爽快地在送货之后就把前300卷的货款给江东亮结算,然后告诉他继续等待下一批补货。
  短短不到一周,套管就卖出去1100卷,虽然只收回300卷的货款,但这对于江东亮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对于之后的合作江东亮充满信心,看来让他发愁的这批套管问题总算顺利解决。
  这一天下班后,宋援朝和李大琪直接去了防空洞那边,到了那边所有人都在等着他们两人,神色中更带着无比的期盼。
  核对完账,宋援朝在大家的期盼中爽快地分了钱。所有人按制作数量和销售数额来计算,多的能拿到200出头,少的也有100多。
  这笔钱到手,大家的脸上全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些一开始还抱有怀疑的人和之前张斌他们一样彻底放了心。
  “大家这些天辛苦了,明天还有800卷套管送到,铁丝的采购我也安排好了,张斌、王建军还有顾杰,你们三个各带一个人去把铁丝尽快拉回来,记得拿票,验一下质量,如果生锈厉害的就不要拉,明白么?”
  “放心吧援朝,这事保证办妥。”张斌笑容满面,拍着胸口保证。
  再安排了下今天的活,宋援朝和李大琪就先离开了,等宋援朝他们一走,张斌几个也各自点了个人急冲冲地出门拉铁丝去了。
  到了校办工厂,正好是上班的时间。
  穿着工装的宋援朝和李大琪在门口签到,径直就去了车间。
  车间里已经开始忙碌,这些日子校办工厂的任务不轻,随着全国经济的复苏,各工厂企业都在如火如荼地恢复生产,校办工厂虽然只是生产劳保用品的小厂,但在这种大势下同样获得了不少订单。
  “援朝!”
  “师傅,您来了。”在车间,正在做例行开工前准备的宋援朝听到有人喊,回头一看见是马厂长急忙笑呵呵地小跑过去。
  “走,去我办公室坐会。”马厂长看了一眼车间情况神色中微有满意,对宋援朝道。
  宋援朝应了一声,跟着马厂长出了车间去了办公室,进了办公室后宋援朝连忙提水倒茶,忙活完后递了支烟。
  “这几天上班还习惯么?”马厂长点起烟抽了口和蔼地问道。
  “蛮不错的,厂里的气氛很好,同志们也很照顾我,谢谢师傅关心。”宋援朝谦虚地说道。
  马厂长点点头:“你刚来,现在最要紧的是学习,多看、多听、多学。把前后所有流程都走一遍,摸清楚各个环节的情况……”
  马厂长抽着烟喝着茶,指点着自己这个徒弟。
  几天接触,马厂长对宋援朝这个徒弟非常满意,聪明、机灵、好学,更重要的是尊敬自己。
  马厂长说着,宋援朝在一旁听着,还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着,时不时点点头,表现出一副虚心学习的模样。
  好一会儿,意犹未尽的马厂长这才停下,笑着询问宋援朝对于厂里的情况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后续的工作又打算怎么展开。
  对此,宋援朝按照马厂长之前说的那些内容讲了讲,大致方向依旧是马厂长的,可在细节方面讲了些自己的“理解”。
  听完后,马厂长心里更是高兴,对宋援朝的态度又多了些和蔼。
  “援朝啊,你人年轻,有冲劲,更有文化,和普通工人不同。在工作中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就直接和我提,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没什么不能说的嘛。”
  “明白了师傅,不过我刚来许多方面还要学校,到时候还得多麻烦您多带带我。”宋援朝笑着回答,但对于马厂长所提出让他表达自己看法什么的,宋援朝是一句未提。
  虽然马厂长是自己师傅,可他还是厂长,是领导。
  领导说的话要是当真了那你就是大傻子,往往领导说这些只不过是喜欢表现厨自己的民主、大度和对下级晚辈的关照爱护,宋援朝可不是什么愣头青,当然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说完话,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宋援朝就回了车间,这时车间里同志们已经开始忙碌地工作了。
  校办工厂这些日子的活可不少,任务也重,比如说现在厂里做的这一批工装是沪钢五厂下的订单,足足有2000多件,需要在两周的时间里交货。
  大家全都在忙活着,为了交货期赶着任务,看上去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可宋援朝心里很清楚,现在校办工厂的火红只是一个假象,仅仅一年的时间,二中的校办工厂就由兴旺走向衰败,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在前世的时候,许多学校的校办工厂都是如此,二中自然也不例外。
  宋援朝前世回到沪海,虽然没再去二中,但不代表他不知道二中的情况。
  二中的校办工厂虽然规模比普通校办工厂大些,技术上也比其他仅仅靠手工糊火柴盒做纸盒的校办工厂强些,但因为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在1978年恢复生产后仅仅渡过了短短不到2年的火红时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落幕。
  1981年春节过后,这家成立了20多年的校办工厂因为产品结构落后、销售渠道不畅、设备老化等各种原因失去竞争力,从而再没有了生产任务,苦苦熬了几个月后最终以关门告终。
  至于那时候工厂里上班的人是如何安排的,宋援朝并不清楚,但他知道这家校办工厂的厂房后来是出租给了别人,再往后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二中重建,这里全部被拆掉,彻底成为了历史。
  第34章 日常
  这些日子,宋援朝对于校办工厂的情况也有了彻底了解。
  这家工厂其实并没有之前想象的不堪,虽然厂里的设备老旧,管理简单,但厂里的员工素质和觉悟还是不错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师傅马厂长。
  这个时代,人们和后世的想法完全不同。
  和后世的“打工人”相比,这时代的人们对于自己单位是有着极大的认同和感情的。
  在后世,打工人看中的无非就是钱多钱少,再加上人才流动的需求,那家钱多就去那家干,领导如果给你脸色瞧,或者钱不到位二话不说直接拍拍屁股走人,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而这个时代不同,许多人在一家单位几乎是干一辈子,从年轻干到结婚成家,从孩子出身干到孩子长大成人,贡献了整个人生岁月直到年老退休。他们这几代人对于单位的感情极深,在他们的心里单位几乎和自己的家没什么区别。
  当然吃大锅饭,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极少一部分。就算这些人,在他们的心里也是希望自己单位好的,因为一旦单位没了,他们同样失去了心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从而成了没人要的“弃儿”。
  厂子里的那些工人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做事很是认真,宋援朝特意看过厂里的产品,款式什么的先不去说,用料和质量上绝对没有问题,这点甚至比后世的工装要好上许多。
  他的师傅马厂长就是一个对这家厂子充满感情的老人,在他心里这家工厂和他的家差不多,对于工厂里的工人们平日有着严厉要求,可私下和大家却如同一家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