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火辣屋 > 耽美同人 > 天道代言人 > 天道代言人_分卷阅读_75
  但这次不一样。
  有史以来,华语娱乐圈第一次出现杀人事件,杀人者和受害者全都是当红明星,动机还是因为业内纠纷,整件事还充满反转高潮、那么戏剧化。
  不站出来替林景说句话,就好像他们也有罪,也和许由同流合污一样。
  平常跟许由关系好的都忙不迭发博撇清关系,力挺林景。
  人命关天四个字不是白说的,它是落定在人们心里最沉重的理念。不管多么娱乐化的事,一旦扯上人命,立刻变得无比严肃。
  所以不光明星,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关注这桩案子,林景那条微博的转发量几乎破了纪录,转发人里有明星、商人、网红、学者、作家……涵盖方方面面。
  到最后,这件事再也不是简单的娱乐新闻,它变成了引起热烈讨论的社会话题。上到富家子弟没事聊起的八卦,下到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它引起了太多关注和思考。
  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知道了林景这个名字。
  他们自然会拿去询问后辈,然后就被家中的小孩科普林景的所作所为——从高水平的双商和人品,到前段时间的全民逆袭。
  长辈们赫然发现,故事里那个惨兮兮的哥哥,现实生活中竟然是那么聪明又努力的小孩。最难得的是,他身为偶像,能带领粉丝积极向上,给他们灌输正确的三观。
  林景不再只是“网红”级流量,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流量有了国民度。
  同时,因为那个被广为转发的微博,纪录片《不可能成功的电影》走入了大家的视线。
  第56章 口党还是啪党
  常理来说, 一部纪录片不会吸引那么多观众。在这方面,倒计时又打破了一项常规。
  播出首日,《不可能成功的电影》点击量破千万, 各大视频网站早就有一批观众翘首以待。
  这部纪录片的观众成分很复杂。一部分是专业人士和影迷, 想看看这部不可思议的电影究竟是怎么被一群半吊子拍出来的;一部分是林景的粉丝;还有一部分是吃瓜群众,想知道阿京的原型是不是林景他弟弟。
  纪录片开头, 是一连串镜头的快剪。
  林景站在空荡荡的病房里,凝视镜子里的自己,缓缓伸手,抚摸镜中的人影。
  张三坐在深色的幕布前,对着镜头一边比划一边说:“他捧着薄薄的几页纸, 跟我说要找我拍一部喜剧。怎么说……揭开那个剧本真的只是出于礼貌。但是就那么几页纸,我看了整整两个小时。”
  陈武安正在指挥现场调度, 发现摄像机拍他, 无奈地说了一句:“你们别找我, 要找找林景啊, 让一个拍综艺的来拍电影,这不是闹吗。”
  另一名副导演王肃埋头桌案,正在写着什么。他的声音出现在画外音里:“其实能把团队留下来我已经很庆幸了, 要说换本子, 当时也只能硬着头皮让他换。”
  画面回到林景身上,他穿梭在忙碌的剧组里,不时下达一些指令、回答其他人的问题。王肃的画外音仍在继续:“但是真的没想到,最后定下来的本子是那样、那样一个……”
  画面一转, 林景坐在会议室里,把手里的剧本甩在桌上,对所有人说道:“这部电影,不可能成功。”
  bgm倏然收声。
  林景环视一圈,随着他眼神渐厉,新的bgm悄悄爬升上来。
  “你们是不是全都这样想的?”他说。
  张三的访谈:“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疯了,真的。”
  王肃的访谈:“我说不可能的,你真的要这么拍?你确定吗?”
  一幕一幕飞快转过,林景被推入手术室、新人演员亲自体验病人生活、编剧蹲在地上一边揪头发一边嘀嘀咕咕、后期在黑暗的小黑屋里和张三争执、团队里的半吊子成员努力跟着大佬学习、大家和病房的其他病人说说笑笑……
  画外音交错纵横,每个人的音轨层层叠叠。
  “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蜡烛,只不过一些人火苗小些,一些人火苗大些。像我们这样的……也许大到能照亮别人的路呢?”
  “一道那么长的疤,是永远也消不掉的。”
  “你们是来去奔忙的候鸟。”
  “他们是朝生暮死的蜉蝣。”
  带着半吊子的行业大牛说:“说实话当初接这个活儿真是为了钱来的。你一到剧组,就会产生很清晰的一个认知:哇这都是帮什么人啊,这样的人还打算拍电影?”
  新人演员们说:“没有人不质疑他,大家都质疑。我不怕得罪地说,他演技就是烂。我当时一看主创阵容,马上就佛了,只当自己是来观光旅游的了。”
  团队的其他成员说:“确实是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一开始不想拍太复杂的电影,还让王导找林导建议换个团队,但是他不同意。”
  画面转回王肃的访谈,他对镜头说道:“我一直一直追着他问,因为你可以想一下这部电影的难度,他几乎只是个理想化、概念化的东西。当时我看着林景,我觉得自己就是在质问他,我质问他说:你不可能把这些东西搬上银幕的。”
  画面再转又是张三,他说:“不可能的,这部电影不可能成功。每个人都这么说着,但是又为什么要参与进来呢?”
  每一个人的脸,在画中闪过。
  一盏暖色的台灯发着莹莹的光,勾勒出林景温润无暇的侧脸。他坐在阿京的病房里,穿着一身病号服,伏案于灯光之下。
  他的面前,摆着一张心愿单。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的心愿单。那上面已经用不同的字迹列了许多愿望。
  林景提笔,补上他自己的。画外音随之响起。
  “我要让他在电影里,死而复生。”
  bgm倏然张开,钢琴曲连绵的音调一节推着一节,极尽优雅又极尽壮丽。镜头随之拉远,拉出了病房的窗外,病房大楼在深沉夜色中伸展獠牙,只有那一盏小小的窗晕出暖色。大雪纷纷扬扬,落定在沉寂的泥土上。
  片头结束,标题渐出。
  纪录片全片只有一个主题:这部不可能成功的电影,是怎么被一群半吊子慢慢做出来的。
  它老老实实地按时间顺序,讲述其中所有的故事。虽然是纪录片,却用了故事片的手法,悬念迭出、高潮迭起。
  全片一开头,就是副导演王肃写出《倒计时》原剧本,拉起一个团队,到各家寻求投资。
  访谈搭配画面,王肃将那段日子的苦闷娓娓道来。倒计时的剧本颠沛流离,好不容易被星藤接收,又落到林景手上,还被林景一通魔改。
  王肃妥协了太多,他宁可不要钱、不在乎演技烂的林景做主角、让出第一话语权,也一定要用自己的团队拍电影。
  观众看到这里,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既然你也知道团队不行,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团队?
  接下来,纪录片还原了林景说服张三的过程,观众的疑问在这一幕得到解答。
  张三问林景为什么要用这么烂的团队,林景说出了他们的病情。
  “一个经验丰富的成熟团队也许可以把它拍到九十分,但只有王肃的团队,才能把它拍到一百分。”
  在访谈里,张三对着镜头道:“我后来才明白,倒计时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准确地说,它是一部传记电影。”
  “一开始,林景想用电影纪念自己的弟弟,但在接触倒计时团队后,他又有了帮一群人讲述的想法。所以根本上来说,我们并不是在拍一部电影,而是在帮助一群人为他们自己立传。”
  接下来,剧组开始筹备,林景开始准备完整的剧本。
  他把那张空白的心愿单发给剧组成员,征集他们的心愿。
  心愿单传到谁的手上,纪录片就会把谁介绍一番,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这段出镜了。
  看过电影的观众惊讶地发现,电影里所有配角,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型。
  当心愿单传过一遍,再回到林景手上,纪录片开始播放林景的故事。
  于是,观众渐渐明白了,这部电影,是他为弟弟而写的。
  筹备工作仍在进行,为了不打扰其他病人,他们挨个病房征求原谅;半吊子团队努力跟着老师学习;新人演员体验绝症生活;林景真的住院做了手术……
  片中没提林景生了什么病,粉丝以为他只是做了个普通手术,依旧心疼得要死。
  林景手术结束没几天,就开始参与拍摄,先拍了不需要下床的戏份。
  团队里所有人都以为他的演技会很差劲,观众也这么以为着。
  这段戏的拍摄明显在逆袭计划之前,那时候的林景,根本还没搞懂演技是怎么回事。
  然而,林景的表现令他们目瞪口呆。
  他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上再睁开,整个人瞬间变了——完全是剧本里描述的那个阿京了。
  “他入戏了。”
  访谈里,张三和几名演员都这么说着。
  “一个演员的演技弹性会有那么大吗?上一秒面瘫下一秒影帝,听上去真不可思议。但是当他睁开眼的那一刻,我瞬间就被他的眼神慑住了。”
  “他并没有在表演,他知道阿京的一切,他知道这个人会是什么样子,他真的无须表演什么。”
  张三说:“但是这种方式太伤演员了,我们建议他走出来,好好学习一下真正的演技。他听了之后,转眼就去参加表演之旅了。”
  “我很难想象他最后会进步成什么样子。拍这部戏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一个道理——当你一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真的能够做到的。这世上没有不可能。”
  观众看到这里,已经泪目得不行,纷纷留言:“是啊,他做到了,你们也做到了。”
  但有一些人没能做到。
  电影拍到一半,一个刚成年的场务小姑娘癌细胞扩散,被送去了重症监护室。
  快拍完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病情突然恶化,没能抗住最后几天,离世了。在大叔的葬礼上,场务姑娘又出现了。她对遗像脱帽鞠躬,帽子下是颗光头。
  纪录片结局,是电影的杀青仪式。仪式上来了几个没见过的生面孔。
  林景介绍他们时,观众才震惊地得知,他们竟是电影里抗癌药物研究员的现实原型!
  这部电影不仅角色有原型,故事有原型,就连里面的抗癌药研究,都在现实中真实存在!
  它又何止是一部电影?!
  原来实验经费紧缺的事是真的,原来林景一直在资助这项实验,原来林景的弟弟真的有意向签署临床协议!
  原来——如果他没离世的话,这个实验真的有可能在几年后成功!人们打败绝症的步伐可能会往前迈一大步!!!
  观众已经震撼到不能言语,透过眼泪的光斑,他们发现纪录片结束了。
  画面渐黑,字幕浮现。
  “电影《倒计时》正在同步热映,感谢支持。”
  “制作方最终分成票房,将在扣除相关成本后捐赠50%,其中25%用于医学研究,25%用于绝症专项帮扶基金。”
  “电影制作期间,导演林景发起的半年逆袭计划,见证了无数人同我们的共同努力。至此片上架前一周,共有三千余名逆袭者自愿放弃奖励。这些奖励将与票房一起捐出。”
  “此片献给已逝的他和努力生活的你,也献给我们自己。”
  字幕一行行消失,最后几个字浮现出来,定格在画面中。
  “心有归属,义无反顾。”
  ——
  纪录片上架当天,《倒计时》票房翻倍。
  第二天,票房再次翻倍。